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
水墨画,意为使用水墨所作之画。[6]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民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7]
战国时期,水墨画就已初具雏形,出现了线描为主、辅以设色的人物画像。至魏晋南北朝,大量的美学思想与绘画理论开始成熟。至唐代,水墨画的发展来到了高峰,以浓淡墨色表现色彩的变化,使黑、白、灰可以纯粹且有力地表现画面层次。五代时期,以“荆、关、董、巨”为代表的南北两派山水画家,进一步巩固了水墨画在中国画中的主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墨画在宋代的发展也进入了兴盛的阶段。元明清时期,水墨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艺术创作异彩纷呈,从“元四家”到“吴门四家”,再到八大山人等,共同谱写了中国水墨画的续章。[1]
水墨画通过化繁为简,以有限的笔墨,阐释出中国美学无穷的意境空间。[1]水墨画家往往与文人画家相重合,从元四家、董其昌徐渭、四王、四僧、扬州八怪,直到吴昌硕黄宾虹,都以文人画家的素养支撑着水墨画艺术的高度成就。[8]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千余年的历史流脉中,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美学领域,而其本质的艺术追求之一便是意境美的营造。[9]

命名与定义

水墨画,指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10]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画之一。墨水是国画的起源,以笔墨运用的技法基础画成水墨画。采用线条中锋笔、侧锋笔、顺锋和逆锋、点染、擦、破墨、拨墨的技法。墨与水的变化分为五色,画成作品、题款、盖章,就是完整的水墨画作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