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

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1][2]
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shēn]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3]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生态问题凸显,水污染也纳入了人们的关注范围。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3年“世界水日”主题为“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变革)。2023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4]

概述

水污染,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简言之凡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面发展的现象,统称为水污染。而不论其是否影响使用程度,只要一旦发生,即为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