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黾科

半翅目水黾科昆虫的总称
水黾(mǐn)科(学名:Gerridae)是半翅目水黾科昆虫的总称,[13]通称为水黾或黾蝽俗名“卖油郎”,[1][14]起源于白垩纪早期,[3]该科可分为9亚科89属830种61亚种[15][a]该科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栖息于淡水环境或海水环境中。该科物种的腿较长且细,可以保持其在水上生存而不下沉。[7]人们根据此特点研究出了能在水面上自由行走的微型"水上漂"机器人。[16]
水黾科昆虫的典型特征是,最靠近头部的触角节段比其他三个节段更长更粗壮。[6]其体型较小,大多数种类身长10~20毫米,巨人黾[chūn]Gigantometra gigas)最长为33毫米。[5][4]体宽2~5毫米。[5]翅膀包括短翅、长翅及无翅等形态。[1][17]水黾科昆虫被捕食时,其胸部的气味腺分泌物可以驱赶鱼类或鸟类,从而防止被捕食。[7][10]水黾是有明确领地概念的昆虫。[18]交配季节,雄性发出振动信号保护领地内的雌性[10]生活史[b]包括卵、若虫及成虫阶段。[19][20][21]
水黾科昆虫同时具有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在药用方面,水黾科所有昆虫都可以入药,具有治疗疟疾痔疮等药效,但对禽畜可能有毒副作用。[11]不同于许多蜻蜓、蚊子等会害人或农作物的害虫,水黾科通过捕食起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益虫作用,对生态系统有正面功能。[12]

起源

水黾科是由英国昆虫学家威廉·艾尔福德·利奇(William Elford Leach)于1815年命名的,[2]通称为水黾或黾蝽[14]由于该科昆虫主要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或生活在这些水体的表面膜上,不容易被陆地上树木所分泌的树脂困住。因此,该科的琥珀标本非常少见,只有在新生代时期(距今6500万年~今)发现过极少数的水黾科化石,而它的姐妹科宽肩黾蝽科(Veliidae)在白垩纪早期的沉积层的发现,说明了它们两科至少都出现在这一时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