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酸饮料-快懂百科
碳酸饮料(carbonated drinks)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不包括由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的饮料。[1]碳酸饮料分为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及其他型,主要原料包括水、二氧化碳和食品添加剂(甜味剂、酸味剂、香味剂、着色剂、防腐剂等)三大类。[5][6] 碳酸饮料的生产始于18世纪末,1772年英国人普里司特莱(Priestley)发明了制造碳酸饱和水的设备,成为制造碳酸饮料的始祖。[6]碳酸饮料出现后,因便宜口感好,含有的糖分可以使人迅速恢复体力、缓解疲劳,逐渐风靡全球,成为和咖啡、茶并列的主要饮品之一。[7]碳酸饮料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过程,2000年后世界范围增速明显放缓,新兴市场的发展速度超过美国等成熟市场。1997年全球碳酸饮料销售量约1540亿升,2007年全球碳酸饮料总量约1960亿 升,平均每年增幅约2.5%,其中非可乐类碳酸饮料的增长速度高于可乐类碳酸饮料的增长速度。[8] 碳酸饮料发展一百年来[a],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可乐代表品牌,也占据了碳酸饮料的榜首。[9]美国于1886年成立的可口可乐公司,自1920年开始正式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是美国最早开始启动全球化的快消品企业之一,历经一百年,市场发展较为均衡,且已进入成熟的状态。1990年,可口可乐最大的销售市场在美国本土,占比约为34%,其次是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占比分别为25%和18%。[8][9]到2019年,可口可乐业务遍布全球,营业收入达到372.66亿美元,市场份额接近50%。百事可乐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671.61亿美元,市场份额约18.3%。[9] 中国碳酸饮料行业的发展历史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健力宝是这个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品牌,被誉为“东方魔水”。[10]八十年代以后,中国国内碳酸饮料发展很快,2018年碳酸饮料总产量近1744.6万吨,占中国软饮料产量的13.26%左右。[6]2020年,中国市场上1247个包装饮品新类目中524个是碳酸饮料,占比42%。2021年中国碳酸饮料销售规模达到580亿元,增长率达到11%。[7]2022年中国国内饮料市场规模达到12478亿元,在消费者经常喝的饮料品类中,碳酸饮料(55.0%)排名第二,仅次于包装饮用水(62.7%)。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最常购买的碳酸饮料品牌为可口可乐(67.3%)、百事可乐(61.6%)和雪碧(47.6%)。碳酸饮料在中国已经进入产品成熟期,其品牌集中度较高。[11] 虽口感甜美,但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会对骨骼、睡眠、饮食结构、牙齿、人体免疫力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5][12][13]随着大健康概念成为主流趋势,碳酸饮料市场开始萎缩,消费者对于高含糖量、高热量饮料的偏好度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