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1弹道导弹(英文:M-51 ballistic missile[6]),是法国原子能军需事务局和法国原子能总署研制的新一代战略核导弹,该导弹装备“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1] 1996年1月取消M-5导弹研制计划,改为研制M51导弹。1997年正式 启动M51导弹研制项目。[3]2001年4月首次对M51型导弹进行局部点火试验。[3]2003年11月法国海军成功在土仑海军基地进行了M51全尺寸模型弹的首次水下弹射试验,模型弹在出水20m后落入大海并。[3]2004年11月M51导弹一子级发动机完成试车。[3]2006年11月成功在比斯卡罗斯的导弹试验发射中心陆基发射台上进行了M51导弹的首次飞行试验。[3]2009年4月18日,首次在“可畏”号战略核潜艇上进行了M51水下模型弹发射试验。[4]2010年1月27日9时25分,在菲尼斯泰尔省的欧迪耶讷湾首次通过“可畏”号成功试射了一枚M51潜对地弹道导弹。[4]2015年开始,M51-1导弹被改装为M51-2型,并采用新型核弹头,取代M51-1型导弹所使用的TN75热核弹头,新型弹头的隐身性能和突防能力均将得到提升,M51导弹可服役至2030年。[7] M-51弹道导弹包括M-51-1、M-51-2、[8]M51.3等型号。[2]导弹射程达6000km,起飞质量54∼56t,弹长12m,弹径2.3m,可携带4~6个核弹头和突防装置,可选择核弹头当量。[8]M51导弹是三级固体弹道导弹,发射质量50t,三级固体发动机都采用碳纤维壳体和高能推进剂,并装有碳一碳喷管。[3]每个弹头的威力为150kt TNT当量。弹体结构采用轻型碳素纤维,使其在飞行过程中更易调整姿态并准确命中目标。导弹装备了电驱动喷管控制装置,液压驱动喷管控制装置相比占用空间较小,需要的维护也相对简单。M-51导弹在飞行中能旋转变轨,突防能力大幅提高,为抵抗敌方激光武器对飞行中导弹的攻击,采用了抗激光加固措施。[8] M-51导弹采用近筒外水下点火方式,即导弹被弹出发射筒后不久,未出水前一子级发动机点火,其发射深度一般在水下40m(潜艇龙骨深度)左右。导弹离开发射筒后,发射筒内立即充满水,以保持潜艇平衡,确保下一枚导弹的顺利发射。M-51导弹的发射装置与美国三叉 戟2导弹发射系统的结构形式基本相似,采用了半球壳式自裂水密隔膜和气密环等结构。[8]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