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隆寺

圣德太子在7世纪创建的佛教寺庙
法隆寺,全称为法隆学问寺(Hōryū Gakumonji),别名斑鸠寺(lkaruga-dera)[2],是圣德太子在7世纪创建的佛教寺庙,为圣德宗本山,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3]
法隆寺于607年由推古天皇(Suiko Tennō)根据先帝用明天皇(Yómei Tennō)的遗命,与圣德太子(Shōtoku Taishi)一起修建,是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时最早修建的一座寺院,成为其后日本佛教兴盛的基础,是众多日本佛教徒的朝圣之地[2]。它拥有14个世纪的历史和传统,早在7世纪时就一直是宗教活动的举办场所。法隆寺占地面积约为187000平方米[1],分为东西两院,东院迦蓝以梦殿为中心;西院迦蓝有金堂,五重塔,山门,回廊等木结构建筑[4]
法隆寺总共拥有约2500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1],如观音菩萨立象、行信僧都坐像、圣观音立像等[5],描述了1400年间日本历史的方方面面,其中有近190件被指定为国宝或重要文化财产[1]。1950年,法隆寺从法相宗独立,成为圣德宗的本山[4]。鉴于其在保存日本历史方面的重要地位[1],1993年法隆寺和法起寺共同以“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筑物”之名义列为日本首批世界遗产[4]

简介

法隆寺地区拥有许多佛教庙宇,包括法隆寺,这里一直成为佛教徒朝拜的重要中心,同时世界最古老的木质建筑就在这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