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1876年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乐曲
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俄语:Вариации на тему рококо,英语: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作品33,是一首为大提琴与小型乐队所写的单乐章交响作品,创作于1876年,题献给他的好朋友、德国著名大提琴家威廉·费曾哈根(Wilhelm Fitzenhagen)。该曲于1877年11月30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尼古莱·格里戈里耶维奇·鲁宾斯坦指挥乐团于莫斯科音乐学院进行了首演。“洛可可”一词,源于法语ro-caill,意思为“贝壳形”。

乐曲简介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是柴可夫斯基为大提琴和乐队创作的一首带有套曲形式的变奏曲,是俄罗斯民族因素同古典风格特征有机相结合的产物。柴可夫斯基尝试在这首作品中表现他最喜爱的作曲家莫扎特的敬意,他尽量把乐曲写得较为轻巧而简洁,追求古典时期初期的不花巧式写作风格。这正好如18世纪初期所兴起的称为“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不谋而合,柴可夫斯基便借用了“洛可可”这个意念,作为他乐曲标题的精髓之处。曲调流丽安逸,具有和莫扎特作品相似的诗意,同时也表现出柴可夫斯基的艺术个性,以及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1879年,李斯特听了这部作品后赞叹道:“瞧,终于又听到音乐了”!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由一个主题与八个变奏组成,具有浓厚的俄罗斯音乐特点。由于这部作品是一首经典的变奏曲,所以版本也很多,但大提琴家费森海根编定、演奏的版本流传最广。全曲共分成10个段落,包括主题、八段变奏曲及终曲。虽然费森海根的版本将其中一段删去,但时间的差别并不构成重大差别。

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