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渔鼓

湖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
[miǎn]阳渔鼓一种湖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是湖北省流行最广、群众熟悉和喜爱的曲艺走唱形式。沔阳渔鼓职业艺人代代相传,并有丰富的传统曲目和唱腔,1940年前后,盛行于鄂中江汉平原地区。1952年以后,沔阳渔鼓演唱活动遍及全省,1958年改名为湖北渔鼓。长期以来,各地仍沿用沔阳话演唱,保持着浓厚的民间乡土气息。沔阳渔鼓以粗犷、高亢的唱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颇负盛名。
2021年5月24日,湖北省天门市申报的沔阳渔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遗产编号:V-137。[1]

简介

沔阳渔鼓曲艺的一种,又称道情、道情渔鼓、筒子腔、南话筒。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粗犷、高亢的唱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颇负盛名。1952年以后,沔阳渔鼓演唱活动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为湖北渔鼓。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素称“歌艺之乡”,民间艺术比较繁荣,民俗剪纸、皮影更为醒目,仙桃市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
沔阳渔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