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假毛蕨

溪边假毛蕨
溪边假毛蕨(学名:Pseudocyclosorus ciliatus)属于金星蕨科假毛蕨属的一种植物[1]

形态特征

溪边假毛蕨是一种高度在20-40厘米之间的植物[2]。其根状茎短且直立,表面较为光滑。叶簇生,叶柄长度在8-25厘米之间,基部直径约为2-3毫米,呈褐色,覆盖有卵状披针形鳞片,并密集分布有灰白色的针状毛[3]。叶片形状为披针形,长约12-15厘米,宽度在7-8厘米左右,顶端逐渐变尖,基部略微狭窄,具有二回深羽裂的特点。羽片大约有15对,其中基部的一对较短,对生并倾斜向下,其他羽片则斜向上升,互生,无柄,形状为披针形,长度在3.5-5厘米之间,基部宽度在8-15毫米范围内,羽裂端逐渐变尖,基部呈阔楔形。裂片数量约为9-12对,斜向上,彼此间的距离非常窄,长度在1.5-4毫米之间,最上方的一对裂片可达6毫米,基部宽度为1-1.5毫米,形状接近三角状披针形,顶部钝尖,边缘整齐。叶脉在正反两面上都清晰可见,侧脉斜向上,每个裂片上有4-6对,基部的一对侧脉起源于主脉基部以上的部位,上侧的侧脉可以延伸至缺刻底部,下侧的侧脉则延伸至缺刻上方的叶缘,有时这两条侧脉会连接起来再延伸至缺刻底部。叶子干燥后质地坚硬,呈现褐色,两面的脉间均光滑无毛。叶轴和主脉两面均密被针状毛,侧脉两面稀疏地覆盖有刚毛。孢子囊群呈圆形,位于侧下方,靠近主脉;囊群盖呈圆肾形,颜色深棕,厚度适中,表面密被针状毛,能够保持原位。孢子具有三个裂缝,属于四面型。

栖息环境

溪边假毛蕨主要栖息在海拔160-900米的山谷湿地以及溪边的岩石缝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