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宫殿

中国旅游餐饮行业知名企业
火宫殿,是长沙最具代表性的商圈,[1]它集传统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2]这座商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五年,当时它作为一座供奉火神祝融君的小庙,俗称火神庙,又名“乾元宫”。[3]此后,火宫殿经过多次重建和重修,逐渐发展成为长沙乃至湖南地区大众聚会、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1]
火宫殿总店坐落在长沙坡子街127号(近三王街),已有四百四十余年的历史。从清末至民国时期,火宫殿逐渐演变为一个热闹非凡的市集,摊担罗列,支棚撑伞,人们在此祭祀、看戏、听书、观艺,品尝各种小吃。[3]
每年从正月初一开始,火宫殿的古戏台都会上演一系列长沙本土特色的民俗表演,包括长沙弹词、花鼓戏、相声等,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此外,热闹的舞龙舞狮表演更是成为火宫殿的一大亮点,为游客们带来了浓厚的节日氛围。[2]

发展历程

长沙为历史文化名城,荆楚岁时,先民祭祀火神,固无论已,稽诸何方志,今之火宫殿,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距今已有二百五十五年历史,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火宫殿附有火神庙财神庙、弥陀阁、普慈阁之建筑,面积计六千余平方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文夕大火,殿宇焚毁[dài]尽,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修。仅恢复火神庙堂,废墟搭建棚屋,其时小商小贩、三教九流,杂居其中,几必可与旧日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媲美。而经营饮食者最多,其风味小吃,为老长沙居民及南北美食家所称道。新中国成立后,市场日益繁荣,饮食业日趋发达,到1956年公私合营乃成立火宫殿饮食店。1959年、1960年,先后拆除棚屋,兴建楼房,辟为对外开放单位。1984年、1992年又两度修[],店堂楼庭,踵事增华。然自改革开放以来,百业兴旺,旧有规模,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