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

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
燃料电池(英文名:Fuel Cell,FC)是一种能量转化装置,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同时放出热量和生成水等产物,仅完成能量转换,而无能量储存功能。[1][3]燃料电池单电池的基本结构为电解质隔膜、电极和集电器;阳极是燃料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场所;阴极是燃料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场所;电解质隔膜起隔离燃料和氧化剂以及传导离子的作用;集电器用于收集电流、分隔氧化剂与还原剂、疏导反应气体等作用。[4][5][6]
燃料电池按使用的电解质分类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按照工作温度分类可分为,低温型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温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和高温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5][7]
燃料电池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可长时间持续运行,运行安全可靠,燃料来源丰富,绿色无污染,安全可靠,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包括民用、商业和工业等固定领域发电,电子数码产品等便携领域的电源、交通运输领域动力装置。[2][8]但是,燃料电池制造成本、运行和使用价格昂贵以及耐久性和寿命低,因而难以商业推广。[9]此外,燃料电池采用氢气、天然气等可燃气体作为燃料,存在泄露、可燃和爆炸等特殊安全隐患。[10]

发展历史

1838年,德国化学家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尚班(Christian Friedrich Schonbein)首次提出了燃料电池的原理,即利用氢气氧气氧化还原反应发电。1839年2月,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格罗夫(William Robert Grove)根据尚班的理论设计了出了如今的磷酸燃料电池,并发表在《哲学与科学杂志》(Philosophical Magazine and Journal of Science)期刊上。[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