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美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
5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语/英语: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美国和瑞士双国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2]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之一,[3][6][7]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5]
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8]次年获得瑞士公民身份,并终生保留;1902年受聘于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从事发明专利的审核鉴定工作。1905年,爱因斯坦在光的量子理论、分子运动论和狭义相对论三个领域发表了 5篇论文,开辟了物理学新纪元,同年获得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9][10]1909年起,爱因斯坦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副教授、教授,[5][4]1913年回到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15年,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5]1920年6月,他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客座教授。[11]1933年,爱因斯坦受到纳粹迫害,被迫移居美国,辗转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担任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2]1940年,爱因斯坦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13]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引发的脑溢血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享年76岁。[14][15]
爱因斯坦是光的量子论的创始人,是量子统计学的开创者之一,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创建者。[16][3]他在物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不仅改变了自然科学研究的范式,而且使人类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得到充实,他在量子论、分子运动论、相对论等物理学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狭义相对论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他在相对论的基础上,推论出质能相当关系式E=mc2,解释了放射性元素能释放大量能量的原因,在理论上为原子能的应用开辟了道路,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他曾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同时,他还把广义相对论在宇宙学领域、统一场论方面作了重大发展,从而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4][17][4][18]但是,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演化结果,认为“上帝不掷骰[tóu]子”;他试图通过将他的引力几何理论推广到包括电磁学来设计一个统一的场论。结果,他越来越远离现代物理学的主流。[19][17]1922年,由于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爱因斯坦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5]1999年12月,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Person of the Century)”。[20]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