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

中国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
玉雕又称琢玉,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是将玉石经过精细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精美艺术品。[1][2]它被后人称为“燕京八绝"之一。[3]
玉雕这一技艺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4],盛行于汉唐时代,在宋元时代得以飞跃发展,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然后流传至今,并得到了传承和创新。[5]中国当代玉雕工艺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通常以北京为代表,南派则为分布在长江沿岸以及以南的地区。[6]“北派”、“扬派”、“南派”以及“海派”一起并称为中国玉雕四大流派。[7]玉雕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2]其造型手段有圆雕、深浮雕、浅浮雕、透雕线雕等。[8]
2008年,玉雕这一传统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历史源流

一直以来考古界认为,公元前五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了玉[huáng]、玉珠等玉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文化。然而,如今“在辽宁鞍山海城东南45公里处有一个小孤山出土的三件用岫岩老玉沟的玉料所打制成的砍[zhuó]器,距今12000年以上,这说明中国的玉器最早和石器一样是从打制到磨制到琢磨逐渐形成而来,这个玉器的出现只能说明在1万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玉石共用的年代,就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玉的特性、美丽的颜色和坚韧的品质,被先人们从以石为主的材质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材质做出特定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