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元朝画家、诗人、篆刻家
王冕(1287年[a]-1359年),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煮石山农、竹斋生、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县(今浙江省诸暨市)人。元朝画家、诗人、篆刻家。[1][3][2]
王冕幼贫好学,常白天放牛,晚借寺院长明灯读书,后被大儒韩性收为弟子,学习儒学。王冕熟习四书五经,于延祐二年(1315年)参加进士考试,但试而不中,遂放弃科举入仕之路,以教书、买画为生。[5][6]至元元年(1335年),王冕的长子出生,王冕感到生活的圈子比较狭小,次年(1336年)决定外出游历。王冕出游南北方各地,在游历中,王冕师法造化古迹,结交了不少文人志士、僧侣、道士。[7][8][9]王冕在与文人道僧来往中,既赏阅大量优秀作品提高了绘画鉴赏水平和艺术感识,也学习到许多艺术理念和创作技法,在途中常写诗作画。远游经历不仅开阔了王冕的视野,而且在出游过程中,王冕深刻体会到元朝社会的腐朽没落。自此,王冕走上了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艺术道路,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墨梅艺术风格。晚年隐居会稽九里山,筑起“梅花屋”,以清贫的生活了却余生。[3][9][7][10][11]
王冕工于画梅,兼善画竹,他的画作师法宋人僧仲仁、扬无咎,又在吸收这些前贤的传统技法基础之上有所突破,一改宋人画梅疏枝浅蕊的风格,首创“胭脂没骨法”画梅,其作品集宋元墨梅绘画风格之大成,在绘画史上影响深远;[3][12]且擅长作诗,所作诗歌数量繁多,大多由其子王周收录于《竹斋集》;[13][6]在书法上也别有造诣,以楷书和行书为长,取法高古,追溯晋人风骨,讲究法理,其绘画和题词上也可见书法功力;[14][8]亦擅长篆刻,首创以花乳石治印,以汉篆为范,刀法娴熟。[4][15]他将诗、书、画、印完美融合,既延续了文人书画之古风,又自出新意,奠定了后世文人墨梅画法的风格和传统。其传世画作有《墨梅图》《月下梅花图》《南枝春早图》《三君子图》等。[3]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