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范

著名教育家
王季范(1885—1972)男,原名邦模,湖南湘乡人,生于小康家庭,是毛主席的姨表兄,著名教育家。王季范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民国初年,他曾任第一师范教习,并曾参与创办衡粹女子职业学校。1928年1月,他担任长郡中学校长。[1][2]新中国成立后,王季范除长期担任政务院(后改名为国务院)参事外,还连续当选为第一、二、三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积极地参政议政,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建言献策。1972年7月11日,王季范病逝于首都北京,终年88岁。[1]

人物生平

湖南省湘乡市人,1885年生于湘乡县南熏乡一个小康家庭。是毛泽东的姨表兄。从小熟读经书,古典文学基础较好。本世纪初考入长沙优级师范(湖南大学前身),毕业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不久升为学监。1914年,毛泽东入第一师范读书,又成为师生,感情日益深厚。对毛泽东不仅经济上解囊相助,学业上认真教诲,还尽力支持其革命活动。当毛泽东因组织学生驱逐校长张干将被开除时,他多方奔走呼吁,使之保住学籍。毛泽东在长沙进行革命活动,几次被反动军警追捕,都由于他救援掩护而渡过难关。1927年马日事变他与毛泽东分别,直到1950年才在北京见面。20多年彼此分离,常多方设法捎信问候,互相鼓励。对于他的帮助和支持,毛泽东一直很感激。1951年,毛泽东把他接到北京家中小住,向家人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九哥,没有他,就没我”。
王季范(左一)
1928年,任长郡中学校长,以兴废自任,全力恢复校舍校规,集资添置教学设备,择优录取学生,聘请名师执教。他身教言教并重,与学生同饮食起居,深受学生钦敬。提倡以大义而有专长为教育之本,尤其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九一八事变后,痛斥“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的败军之将和“亡国大夫”,印发《勘雪耻》、《从军诗》等,激励学生爱国热情,告诫学生“读书莫忘救国”。在一次集会上针对“恐日论”,写“站在宝库上哭穷,睡在武库上害怕”两行大字,说“湖南有丰富的战略资源,是一个良好的用兵之地,应有信心抗战”,“哀莫大于心死,睡狮要醒过来,明耻教战,厉兵[]马,定可迎头痛击来犯之敌。”常利用纪念周和朝会介绍仁人志士和先贤事迹,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许多学生在他的教育下走上了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