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旷

西晋丹阳太守、淮南太守
王旷(276年—320年),字世弘,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父亲,东晋大将军王导堂弟。历官丹杨太守淮南内史、淮南太守。善隶书、行书。

人物生平

王旷,约于305年8月任丹阳太守,到306年初被陈敏驱逐。[1]
西晋的八王自相残杀,造成天下大乱,朝政最后落入东海王司马越之手,时在305年左右,司马越全面掌权。追随东海王的第三代琅邪王司马睿奉命镇守下邳,由于王旷与司马睿是姨兄弟,王旷306年初(也可能是被陈敏驱逐之后),来到了下邳。此时,局面已不可收拾,再加上北方少数民族乘机南侵,朝廷岌岌可危。王旷给司马睿画策出路:朝廷不稳,北方不保,是时想要有所作为,必谋镇建邺,吾兄导与东海王之司马王衍友善,可从中为王兄通语,再王兄可请徐州刺史裴盾、安东府长史裴邵转请于东海王妃,睿从其计,并使王旷游说王氏精英。东晋人裴启所撰《语林》说:“大将军(敦)、丞相(导)诸人在此时闭户共为谋身之计,王旷世弘(旷字世弘)来在户外,诸人不容之。旷乃剔壁窥之,曰:‘天下大乱,诸君欲何所图谋?’将欲告官。[]而纳之,遂建江左之策。”此事当在306年。
为了使西晋王朝能有退步,以备不测,东海王司马越采纳了过江之议,任命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镇建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