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洽

东晋书法家
王洽(323-358),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出生于山东临沂。他是宰相王导的第三子,也是书圣王羲之的堂弟。王洽在王导的诸子中声名最大,深受当时人的赞誉。他曾历任中书郎、司徒左长史建武将军、吴郡内史等职位。王洽的书法造诣深厚,尤其擅长隶书。他与荀羡齐名,受到晋穆帝的重视。晋穆帝曾称赞他为“清裁贵令”。然而,王洽固辞不受中书令的任命,并多次上书晋穆帝表达自己的苦衷。最终,他在升平二年(358年)去世,年仅36岁。他的孙子王弘刘裕建立南朝宋,并在宋朝担任太保等显要职位。[1]

人物生平

王洽自幼聪慧好学,不舍昼夜。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尤在书学方面,他能够不苟成见,不[yòu]成法,博采众长,广学博纳,熟悉各种书体,尤善隶、行。他的从兄王羲之说:“弟书遂不减吾。”(张怀瓘书断》)虽为溢美,但也说明了王洽在书法艺术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王洽书兼众法,尤善行草。他曾与王羲之一起研究书体,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婉转,大行于世,为时人所仿效、赞赏。这是他在书法艺术革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贡献。与他的从兄王羲之一起,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新纪元。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规律,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特别是到了东晋王羲之、王洽的时代,书法艺术已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时代,为书风的革新创造了条件,王洽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潮流中。他的书法艺术造诣精深,每挥毫落简,笔笔有来历,字字有出处,具有郢匠乘风之势,卓然孤秀,丽雅有韵,运用有方,甚得笔墨之法和笔墨之趣。为此,李嗣真《书品后》评论他说:“逸少为领军弟书不减吾,吾观可有十纸,信佳作矣!体裁用笔,全似逸少,虚薄不住。右军藻鉴,岂当虚发,盖欲假其名誉耳。”这多少道出了王洽的书法艺术方面的高度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