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白化

珊瑚颜色变白的现象
珊瑚白化(coral bleaching),指珊瑚颜色变白的现象。当海洋温度过高时,珊瑚会吐出生活在其内部、向其提供颜色和大部分能量的藻类。这样一来,珊瑚就会呈现白色,称为“白化”。如果海洋温度降低,珊瑚有可能恢复正常,但若保持高温,珊瑚就会大量死亡。[2]因此,会威胁到依赖珊瑚的物种和食物链。[3]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捕捞业和旅游业亦受到冲击。[4]
1930年,数位英国学者在大堡礁的实验,证明了珊瑚白化是由于珊瑚虫失去共生藻所致。时间不同,珊瑚白化的程度也不一样。珊瑚白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五彩的珊瑚会逐渐褪去色泽而变白。[5]先前出现的三次全球珊瑚白化现象分别发生在1998年、2010年以及2014年至2017年间。[2]2024年,厄尔尼诺现象再度来袭,使海水温度骤升,引发了第四次全球大规模白化事件,全球约75%的珊瑚礁受到影响。[4]

定义

珊瑚礁又称“海底雨林”,向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提供高度支持,大约25%的海洋生物生活在珊瑚礁内部、表面或周围。它们也是海产品生产、旅游业以及保护海岸线免受侵蚀和风暴破坏的关键一环。[6]当海洋温度过高时,珊瑚会吐出生活在其内部、向其提供颜色和大部分能量的藻类。这样一来,珊瑚就会呈现白色,称为“白化”。如果海洋温度降低,珊瑚有可能恢复正常,但若保持高温,珊瑚就会大量死亡,威胁到依赖珊瑚的物种和食物链。[2]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