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又称为酒酿、甜酒、糯米酒、酒糟,古时叫“醴[lǐ]”,一种以糯米为原料, 加酒曲发酵而成的一种食用酒,是中国汉族传统的特产酒,也是中国先民最早酿制的酒种。[1][3][2] 中国酿造米酒的历史悠久,据传最早在神农氏炎帝和轩辕黄帝时代就已经酿制米酒了。若从发明酒曲和酒药算起,米酒的酿造已有4000~5000年历史[4]。现代米酒的酿造工艺简单方便,工序依次为制曲→原料的处理→蒸煮→摊凉→拌曲入窖发酵→ 蒸馏取酒→陈酿→成品酒[5],其酒精量多在10%~20%之间,属一种低度酒,口味香甜醇美。米酒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食用和外敷都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2];烹饪[rèn]菜肴时加入米酒还能提高菜 肴的风味,赋予菜肴特色,民间也大都喜欢制作风味各异的米酒产品。[2][3] 历史沿革
起源
米酒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谷物酿造酒。历史上有“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空乘移饭,蕴以穆麦,已成醇酸,酒之始也”的记载。著名的酿造学家方心芳先生认为:“仰韶文化前期(六七千年前),天然曲向人工曲发展,这时谷物酿酒起源了。”《史记》记载,仪狄造“旨酒”以献大禹,这是以粮酿酒的发端。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酒出。[6]不少西方人都以为米酒是日本人的创造,但岂知,它实际上是中国人首先酿造的含酒精的饮料。而日本酿造清酒的技术是从中国引进的。[7]也有史学家认为,传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