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工作原理

储存电荷,进而发挥其他作用
电容器电极上可储存电荷,其工作原理是: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力而移动,当导体之间有了介质,则阻碍了电荷移动而使得电荷累积在导体上,造成电荷的累积储存。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一种电子元件,它具有储电、消除电压脉动、阻隔直流等作用,常与电感器共同使用形成LC振荡电路。目前,电容器已经广泛应用于隔直、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电路等方面。[1]
电容器类似于电池,两者都存储电能。但是电容器不能产生新的电子;它只存储它们。第一个电容器是莱顿罐,发明于1745年。最初,电容单位是“罐”,但现在以法拉为单位,以纪念伟大的英国实验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1]
电容器的主要作用包括存储电荷、进行电压和电流调节、实现信号滤波和耦合、以及用于能量转换和控制等。[2]

工作原理

与电池类似,电容器也具有两个电极。在电容器内部,这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到被电介质隔开的两块金属板上。电介质可以是空气、纸张、塑料或其他任何不导电并能防止这两个金属极相互接触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