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鹿(学名:Odocoileus virginianus):因奔跑时尾翘起,尾底显露白色而得名。体长1.83-1.98米,肩高0.92米,尾长约10-28厘米;耳小;角的背枝简单;蹠[zhí]腺小,长仅约3厘米,腺周围有白毛。栖息于苔原、林区、荒漠、灌丛和沼泽。典型的草食性动物,吃草、树皮、嫩枝和幼树苗。善游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鹿之一,从加拿大东部森林,到美国东部森林、佛罗里达半岛、墨西哥、中美洲国家,到秘鲁北部。 形态特征
白尾鹿因奔跑时尾翘起,尾底显露白色而得名。体长1.34-2.06米,肩高0.92米,尾长约10-28厘米;耳小;角的背枝简单;体腺小,长仅约3厘米,腺周围有白毛。白尾鹿的皮毛在夏季有点发红,冬季变成灰色。角是空心的,实际重量比看起来轻得多。鹿茸和角看起来很相似,但它们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并且生长的方式也不相同。表面为皮肤,每年都脱落,并重新生长。鹿茸是从鹿头骨顶端额骨的两个球形突出上长出来的,就好像植物从地里发芽一样,鹿茸通常分权,每新长出一枝就增加一个权。就像爪子、指甲和头发一样。角都是从下面往上生长,通常伴随动物的一生。角是空心的,实际重量比看起来轻得多。此外,角一般有一定的弯曲,但是从不分权。
眼窝凹陷,有颜面腺;有足腺;无胆囊。胃4室,反刍[chú]。牙齿32-34枚。腿细长,善奔跑。多数种类具角,无角种类则具獠牙状上犬齿。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征,同时是争偶的武器,其生长与脱落受脑下垂体和睾丸激素的影响。雄鹿大于雌鹿。毛色冬深夏浅,幼鹿有白色斑点。足4趾,第三和第四趾发达,支撑身体重量,第二和五趾退化变小。雌鹿有2对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