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

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将领
白起(?-公元前257年[a]),其生年不详,又名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méi](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2]秦昭王时军事将领。[3]
白起早年事迹无考,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为左庶长攻占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次年,已升为左更的白起,在伊阙大破东周、韩、魏三国联军,战后白起升国尉,此后几年白起又接连攻占韩、魏两国多座城池,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并在秦昭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b],升为大良造。[5]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c],白起奉命攻赵国,夺取狼光城(今山西高平西)。[6]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秦国大举伐楚,攻克楚都郢城。白起决西山长谷水为渠灌鄢,城中居民溺死数十万。秦国占领楚国大片土地,白起因功受封武安君。[7][8]后白起又不断攻取韩魏领土,并在秦昭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75年)于华阳(今河南郑州南)击败赵、魏联军。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白起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战重创赵国主力,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万。战后欲再攻邯郸一举灭亡赵国,但因秦相范雎嫉妒白起功高,劝说秦昭王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而罢兵。此后赵国毁诺,秦昭王再攻邯郸(今河北邯郸市),因白起生病遂以五大夫王陵为将,在王陵进攻受挫后,秦王几次要求白起挂帅,但均被白起拒绝。秦昭王一怒之下将白起逐出咸阳,在白起行至杜邮(今陕西咸阳东北)时,范[]告其不满,秦昭王赐剑逼白起自刎而死,时年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a]十一月[d][10]白起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渭阳镇任家嘴3530厂内,[11]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旧县镇也有一座白起墓,但旧志认为此墓为疑冢和纪念祠。[12]
白起是中国战国时期唯一保持不败战绩的军事家,他的一连串军事胜利,为秦朝的大一统打下了基础。[13]白起创造的军事案例,体现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如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4]宋史·艺文志》辑有《白起神妙行军法》三卷和《阵图》(又作《阵书》)一卷,署名白起撰,今已亡佚[15],疑为唐宋年间伪作。[16]

人物生平

关于白起早年的活动与事迹,史无可考,其最早的活动记录始于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此时白起已是左庶长,当时秦国无军功不授武爵,且《史记·白起列传》载其“善用兵,事秦昭王”[10],可知白起应早年即参加行伍立下军功,并以善于用兵闻名秦国。[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