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孩儿枕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文物
定窑孩儿枕是一件宋代文物,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8.3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文物号为故00145489。[1]
定窑孩儿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作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翘。身穿长袍,外罩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为长圆形,四面开光,正面开光内印螭龙纹,背面开光内光素,两侧开光内印如意云头纹,开光之间亦以如意云头纹为饰。通体施牙白色釉,底素胎无釉,有两个通气孔。[1]
201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定窑孩儿枕名列榜单。[2]

创作背景

瓷枕是中国古代的夏令寝具,古人认为瓷枕最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学界多认为陶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并以河南省安阳市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张盛墓所出瓷器为代表。从现有考古材料看,至迟在战国晚期已出现陶质枕具,东汉、六朝甚至高句丽时期墓葬亦有低温釉枕或陶枕的发现。唐、五代时期烧造瓷枕的窑场数量虽远不及宋、元时期,但在南、北地区均有分布。尽管瓷枕形制较为多样,但长方形枕则是各窑场的主流形制,虽有各自特色但风格大体相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