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元节,民间俗称的“鬼节”,因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部分地区七月十四),[3]又称七月半、七月望,一般为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此时正值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中元节的节名来源于道教[1]佛教称为盂兰盆节。[4]有着浓厚的道、佛两教色彩,但该节日的最初来由,却带有深刻的儒家印迹。[1]是中国古代的三大鬼节[a]之一。[5]
中元节,为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中国在远古时便相传七月初一“开鬼门关”,七月三十日“关鬼门关”,在这一个月里,所有的鬼魂都从另一个世界出来领取祭物,于是人间便要举行“普度”的祭仪,以安顿这些鬼魂。[6]中元节的名称来自道教。[7]就佛教而言,与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b]源于目莲救母[c]的故事,也有一定渊源。[5]但是作为一种基于鬼信仰的活动节日,民间俗信与佛、道信仰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中国上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礼俗,这比道教和佛教更早,应该是现在中元节的雏形。[7]
中元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如放河灯、烧包、面塑等,也有很多禁忌,如勿夜游、勿喊名字等。[2][5][6]
中元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就有文献记载,唐代盛行。中元节被官方认可,并成为当时的“法定节日”,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到了唐朝,节日氛围更为浓郁。[4]但在解放后中元节曾遭到人们打压衰落下去,现在中元节仍未被人们重新接纳,回到人民的生活仍任重而道远。[8]有四个地区为中元节成功申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

节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