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河海豚

躯体浑圆呈流线型的肉食性动物
伊河海豚(学名:Orcaella brevirostris)体长2.1~2.5米。头圆钝,由喷气孔往前的部分成圆形膨大。喙不明显,口颇大,周围有唇状隆起。吻长为吻宽的1.1倍。眼位于口角后上方。喷气孔略偏于体中线左侧。侧面观颈部较明显。背鳍小,位于体中间偏后。鳍肢呈三角形,末端尖,长度可达体长的1/7。肛门位于体后1/3处。尾干较小。尾鳍大,宽度可达体长的2/7。上颌齿略多,但较下颌齿小,直径约6毫米。背部暗灰蓝色或近黑色,向腹面渐淡。各鳍都与背部同色。
伊河海豚间断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主要生活在近海,特别是河口的泥泞、微咸水域,离开海岸的分布距离可远至60公里外的淡水内河。伊河海豚在潜水前会浮出水面2次。可深潜12分钟去觅食硬骨鱼头足类甲壳类动物和鱼卵,捕食期偶尔向鱼群吐水。它们有时会与印太洋驼海豚为伍。
人们对伊河海豚所知甚少,其行踪极易被忽略。云雾状喷气是寻找它们的最佳指标,虽然在某些地区此类喷气十分普遍,但在其大部分的分布范围内并不常见。它们的外表与白鲸相似,所以有时会被归入一角鲸科,但伊河海脉也具有海豚科动物的特征,与逆戟鲸近亲

形态特征

伊河海豚体型粗壮,躯体浑圆呈流线型。额隆大,头部钝而浑圆。嘴喙不明显,唇线平直(存在个体差异,唇线会有改变)。颈部灵活,有显著褶皱并稍微凹陷(有个体差异)。胸鳍前缘明显弯曲,有的胸鳍呈现长且宽的刮铲状,有的末端尖锐(有个体差异)。背鳍小,略呈三角形,位于中央稍偏体后方(雄性背鳍通常较雌性大)。尾干狭窄。尾鳍宽大,后缘向内凹;尾鳍中央缺刻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