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除法

求最大公因数的一种方法
短除法(Short Division)是在分解质因数时,在被除数的下边,直接写出商来,而不再一一写出各步的积以及剩余数的除法格式。[1]
具体来说短除法求最大约数,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有的商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短除法也可用来求最小公倍数[4]
运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论基础是分解质因数,在求“两最”的实际演算操作中,往往将分解质因数和筛选共有质因数同步推进,将两个数放入一个短除号内进行同步分解,因此,短除法应运而生。[5]
19世纪美国教科书中,长除法通常以除数、被除数、商同行的括号分隔形式呈现。约翰·希尔(John Hill)1772年的《算术》(Arithmetick)展示了这种符号,并在小数除法中使用上划线(vinculum)标记被除数。[2]詹姆斯·B·汤姆森(James B. Thomson)1882年的《完整分级算术》(Complete Graded Arithmetic)中,短除法符号的下划线几乎与闭括号底部连接,商写于下划线下方。而G·A·温特沃思(G. A. Wentworth)1888年版《代数基础》(The Elements of Algebra)的教师版中,上划线几乎与闭括号顶部相接,商写于上划线之上。[2]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