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中文学名棘胸蛙(学名:Quasipaa spinosa),俗称石鸡、棘蛙、石磷、石蛤、石蛤蟆等,属两栖纲无尾目叉舌蛙科。背部表皮呈黄褐色,腹部色浅略显浅黄色,躯干宽短肥硕,四肢韧肌发达,栖息在海拔600米以上的溪流岩石洞穴内,故名石蛙。[1][2][3] 石蛙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广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世界范围内分布于越南,可能分布于老挝和缅甸等国家。喜栖息于山区较为荫蔽、砂质底质且水质为中性至弱酸性的溪流中。白昼多匿居石块下,夜间活动。[4][5][6][7] 人工养殖的石蛙肉含有高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食用蛙。但是由于野生石蛙个体大,生长发育时间长,而且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和捕捉过度,导致野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2][4][5][13][14] 石蛙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8][15]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