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极移动-快懂百科
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内,地球磁极(即古地磁极)相对于现代地理北极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动称“磁极移动”。把从寒武纪至第四纪期间的磁极移动点连接地来成为一条曲线,这个曲线称“极移曲线”。 名词解释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研究生物化石后,发现磁场会换向、消失和恢复。在磁场反转对生物的影响是严重的。25万年前的一次地磁场反转,使18种低等生物灭绝。70万年前的一次地磁场反转,也有7种低等生物灭绝。一些学者通过考察指出,400万年以来,地球磁场经历过“第一反转期”,约70~240万年,直到240~230万年前的高斯时期才恢复正常。从70万年前到现在,地磁场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每时每日都在发生偏移,每年以15~20伽马的速度减弱,目前尚存4万伽马磁场,大约在公元4000年,地磁强度将等于零。 一旦地磁场消失,地球上的居民将就会面临难以抵御的种种威胁。因为磁性层将人类与宇宙中最危险的带电粒子隔离起来,好似地球的保护罩。一旦失去这一保护罩,蔬菜谷物都会因受到0.3微米波长的强紫外线辐射而减产,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减弱,海洋藻类、鱼类将大批死亡。更严重的是,人类将因强紫外线辐射而患上皮肤癌,生物将因染色体变化而发生遗传性疾病,某些生物,包括高级智能生命,将面临灭顶之灾。 霍普古德等人则提出关于磁极移动的假说,认为在过去的10万年中,地球磁极曾发生过3次移动,第一次是北极从加拿大西北的育空地区移至格陵兰海;第二次是从格陵兰海移至哈德逊湾;第三次是从哈德逊湾移至目前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