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计算(Social Computing)是社会科学与计算科学的交叉融合,旨在通过计算技术研究社会问题。该概念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飞跃研究员在2004年提出。社会计算的研究尚缺乏可计算、可实现、可比较的基础理论和模型方法,以及可操作可扩展的计算实验平台。社会计算的研究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1]。 发展起源
社会计算的观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成型于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在中国,社会计算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文,而英文中“Social Computing”一词早在之前就已经出现。社会计算的真正明确的研究起源于中国,王飞跃研究员在2004年首次提出“计算社会学”的概念。
国际发展
在美国,社会计算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直到2007年底哈佛大学举行“计算社会科学”研讨会后,才开始受到重视。2008年,美国空军资助在亚利桑那州举行了“社会计算、行为建模和预测”研讨会,同年还有海军资助的“社会计算 与文化建模”研讨会。2009年,《科学》杂志发表了哈佛研讨会的总结,大大地促进了计算社会学或社会计算的研究。2010年,ONR(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社会计算与文化建模研讨会”Human Flesh Search: A Case Study in Social Computing”召开,王飞跃研究员应邀做主题报告。2011年,第九届IEEE情报与安全信息学国际会议以及第三届社会计算国际研讨会(IEEE ISI 2011, SOCO 2011)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