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

东晋民间传说人物
祝英台,是东晋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人物,相传出生于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祝家庄[2][1],现存最早有关其故事的完整记载出现在唐代张读的《宣室志》中。[3]在《宣室志》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去求学,并与梁山伯结识。当祝英台裹巾束带,扮作男子模样时,就连她的哥嫂也认不出来。[4]
祝英台的原型被认为是一位忠于丈夫、忠于爱情的“义妇”。其形象起源可追溯至晋代干宝所著《搜神记·韩凭妻》以及乐府诗《华山[]》。《韩凭妻》与《华山畿》中的主人公均是为爱而死、因爱而生的义妇。一般认为祝英台相关传说在东晋时期便已出现,但东晋时期的相关文献今已不传。据明末徐树丕的《识小录》所载,祝英台相关的故事在南北朝梁元帝所著的《金楼子》中已有记载,不过相关内容今已散佚。现存最早的有关祝英台的记载为初唐梁载言所作《十道四蕃志》,其中记有祝英台作为一个义妇与梁山伯合葬之事。晚唐张读所著《宣室志》中则对祝英台的故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记载。此时的故事情节大致为: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去求学,与梁山伯同窗三年。随后祝英台先行归家,当梁山伯前去访友时才知祝英台为女子,只是彼时祝英台已被许配给马氏之子。梁山伯怅然若失,不久病死。祝英台嫁往马家之时经过了梁山伯之墓,顿时伤心不已,此时梁山伯之墓突然开裂,祝英台便与梁山伯合葬其中。唐宋时有关祝英台的相关故事已较为完整,且在宋代还出现了祝英台化蝶的相关情节。元明清之时,祝英台的相关故事情节更为丰满,其流传的形式也变得更为广泛,尤其是在戏剧和曲艺方面变得较为繁盛。至现当代,祝英台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丰富,被赋予了反封建的色彩,如程砚秋改编的京剧英台抗婚》等。而祝英台其人也随着电影、戏剧、小说等传播媒介的拓展变得更加广为人知。[5]
祝英台其人,由最初的贞洁“义妇”形象变为了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角。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她的形象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勇于抗争,追求自由爱情等。[6]祝英台为文学、影视、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众多作品均以她为表达对象,如苏轼的《祝英台近》、张恨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川剧柳荫记》、影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7]而诸如“女扮男装”“化蝶”等祝英台具有代表性的经历也成为了后世许多文学创作的范式[8]与祝英台有关的后世纪念种类多样,数量丰富,如祝英台读书处、英台阁、祝陵等。[9]

形象设定

身份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