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

1927年毛泽东、卢德铭领导的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发起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1][2]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以清党之名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集团召开武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秘密召开会议。[2][3]1927年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秋收大暴动,意在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4][5]1927年9月初,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部署起义事宜,将起义主力军统一收编,组成工农革命军,起义的目标是夺取长沙。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兵分三路起义,结果三路起义部队均出师受挫,毛泽东决定改变计划,将各路部队集结到浏阳县文家市,在文家市开会后做出引兵井冈的“莲花决策”。[4][5]1927年9月27日,工农革命军离开莲花后9月29日到达永新境内的三湾村,毛泽东在这里主持了三湾改编会议。1927年10月3日,经过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向井冈山进军,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6]
学者黄爱国评价秋收起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开端,是开辟井冈山道理的开端,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一个里程碑。由秋收起义产生的革命根据地,是共和国的奠基石。[7]学者李京认为秋收起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和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8]

事件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随后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以清党之名,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张作霖为首的北京政府和保持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形成三个政权对峙局面。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监察委员会。党的五大闭幕后,武汉国民政府所辖地区的危机越来越严重,反共事件不断发生。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集团召开武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随后,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屠杀。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宣告失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