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其他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居住的年轻人。[2]
“空巢青年”一词,源于2016年3月中旬电影《妄想症》上映前的宣传中。2017 年开始“空巢青年”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更愿意在大城市中定居工作和生活。到大城市打拼的青年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会面临着租房、就业、恋爱等问题。[3]“空巢青年”除工作外,生活中更多的是在出租房里上网、玩手机和一 个人吃饭。他们更愿意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等方面上花钱。21%的"空巢青年"有"月光"现象或轻度负债。[4]中国的‘空巢青年’主要分布在北上广,以广州最多,北京第二,上海第三。在这几个城市工作和居住的空巢青年不仅生活成本较高,成家立业的成本也不小。[1] “空巢青年”人数增长带来两大问题:一是“空巢青年”群体中出现身心问题的人群增加;二是持续攀升的“空巢青年”人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婚率和生育率。[1]
概念界定
“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其他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居住的年轻人。[2]年龄介于20岁至39岁之间的年轻人,“独居”是他们区别于其他青年群体最显著的特征。[5]“空巢青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与被动独居的空巢老人相比,空巢青年更多的是主动选择独居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打拼,还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