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

哈尼族落击体鸣乐器
竹筒,是哈尼族落击体鸣乐器。是由生活器具演变而来的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阿嘎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

简介

由生活器具演变而来。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阿嘎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古称“[zēng]”,指用竹筒为器皿,再经“烤”“烧”“蒸”“炖”等方法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目前竹筒也被制作成各种工艺品,笔筒、台历等,广为流行于市面上。

形制特征

勤劳智慧的哈尼人,将生活中用于背水的竹筒,逐渐演变成为歌舞伴奏的乐器。竹筒多选用较长而粗大的凤尾竹筒制成(图),筒长100厘米~120厘米、筒径7厘米~9厘米,上端敞口并修削成 45度角斜面,中间打通竹节,下端筒底保留竹节。竹筒无固定音高,哈尼族一般多选用十二个音高不同、但发音洪亮的竹筒为歌舞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