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象

竹类主要害虫之一
竹象(Cyrtotracjelus longimanus)又名竹象鼻虫、长足牡竹象、直锥大竹象、大竹象、竹象甲等,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象甲科的一种昆虫,也是竹类主要害虫之一。成虫赤褐色,头管黑色,细长如同大象的鼻子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如同螳螂,每翅具有纵纹九条。[1][2][3]
竹象寿命约为5-20天,成虫体长20-34mm,体色初羽化时为鲜黄色,出土后为橙黄色、黄褐色或黑褐色;卵长椭圆形,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8-48mm,淡黄色;蛹体长34-45mm,初乳白色,后渐变土黄色。[4][5]竹象表面光滑,无鳞片;触角位于喙基部,触角沟坑状,柄节长过索节之和;前胸盾形,前缘缢缩,后缘有窄隆线,基部和端部略呈黑色,基部中央有一不规则的黑斑。[1]
竹象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的室内越冬。翌年6月中旬成虫出土,8月中、下旬为出土盛期。幼虫为害期在6月下旬至10月中旬。7月底始见成虫羽化,可延至11月上旬,11月以成虫越冬。由于该虫各个虫期时间很长,生活史参差不齐,所以在8月份可见到新、老成虫和大、小幼虫同时为害。[6]
竹象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南方地区[7]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其主要为害慈孝竹丛生竹竹笋。成虫咬食嫩笋补充营养,雌虫产卵前在竹笋上咬出小洞,产卵于洞中。被害的竹笋长成畸形竹或断头折梢废竹。幼虫为害竹笋,使笋成竹后虫孔累累,竹节节间缩短,竹材僵硬,断头折梢,严重者竹材损失率在50%以上,竹象还会蛀食1米多高的嫩竹,造成顶端小枝丛生以及嫩竹纵裂成沟等畸形现象,结果使嫩竹腐败。[8]该虫常与直锥大竹象混合为害,严重时被害率高达90%以上。可采用挖山松土、挖除被害笋、人工捕捉成虫、注射农药等方法进行防治。[6]

物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