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扣长城

中国北京怀柔的险峻长城之一
箭扣长城始建于明朝1368年,位于京郊怀柔区西北八道河乡境内,在慕田峪长城以西10公里处,西通嘉峪关,东达山海关,西南连接八达岭、居庸关,距怀柔城区约30公里,[3][5][2]是明朝万里长城的险段之一。[6]海拔1141米,全长约22公里。[2][7]
箭扣长城尚未作为旅游景区正式开放,[8]但它是是近年来长城画册中上镜率最高的一段,向来是长城摄影的热点。它蜿蜒呈W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箭扣”。箭扣长城上有著名的“刀把楼”,以及“牛犄角边”,箭扣,以及“鹰飞倒仰”,还有一些景点包括:北京结(三堵墙的交汇点)、九眼楼、镇北楼。[3][5][2]
箭扣长城是长城的组成部分,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自2016年起,箭扣长城先后已开展一、二、三、四期修缮工程。[9][10][11]2020年11月26日,箭扣长城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12]

历史沿革

箭扣长城始建于明朝1368年,[13]1424年明成祖去世,明成祖去世后,明朝转攻为守,首都迁至北京,但蒙古直接威胁到明朝的统治中心北京,于是北京的防御措施不断加强。到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明朝基本形成了大同、宣府、资镇、辽东等军事城市体系,北京形成新的防御体系。而防御体系中的宣府镇与蓟镇交汇处,就是今天的箭扣长城的北京结处。[2]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初,北京巡抚王仪奏明朝廷,提议修筑边城墙(万里长城)。而后王仪担任皇陵明十三陵)北侧守卫守护北京要塞。适时,“上允其请,仪乃委[qiān]事程绶董工役”,王仪主持修筑部分边墙(现在的箭扣长城)。[14]此后这段长城被连续重建和整修,直到1644年完工,且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未受破坏。[13]在民族关系复杂、民族矛盾突出的中国明朝,各处长城要面对边地民族的侵扰,防止外敌入侵成为长城之首务,镇北楼便是明证。[7]此外在明清史籍中没有对于箭扣长城的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文史资料和《北京地图》上也尚无此名字。[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