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毛稠李(学名:Prunus wilsonii (C. K. Schneid.) Koehne in Sarg.),属于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国内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和西藏等省区,生长于海拔950—2500米的山坡、山谷或沟底等处。绢毛稠李喜温暖湿润环境,稍耐阴,适宜生长在凉润气候的阔叶林中。该树种生长迅速,树干直立,树冠狭窄,具有强大的萌发能力,即使百年老树被伐后,仍能萌蘖长成大树。 形态特征
绢毛稠李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0-30米。树皮呈灰褐色,带有长圆形皮孔。多年生小枝粗壮,颜色为紫褐色或黑褐色,表面有明显的密集浅色皮孔,被覆有短柔毛或近乎无毛。当年生小枝为红褐色,同样被短柔毛所覆盖。冬芽卵圆形,无毛或仅鳞片边缘有短柔毛。叶片呈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倒卵形,长6-14(-17)厘米,宽3-8厘米,先端短渐尖或短尾尖,基部圆形、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的圆钝锯齿,有时带尖头。叶面深绿色或带紫绿色,中脉和侧脉下陷,叶背淡绿色,幼时密被白色绢状柔毛,随着叶片成熟,毛色由白变棕,尤其沿主 脉和侧脉更为明显,中脉和侧脉突起。叶柄长7-8毫米,无毛或被短柔毛,顶端两侧各有1个腺体或在叶片基部边缘各有1个腺体。托叶为膜质,线形,先端长渐尖,幼时边缘常有毛,早落。 花序为总状,含多数花朵,长7-14厘米,基部有3-4片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不超过8厘米。花梗长5-8毫米,随花成长而增粗,皮孔变大,毛色也逐渐加深。花直径6-8毫米,萼筒钟状或杯状,约为萼片的两倍长,萼片三角状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细齿,外面被绢状短柔毛,内面被疏柔毛,边缘较密。花瓣白色,倒卵状长圆形,先端1啮蚀状,基部楔形,有短爪。雄蕊约20个,排成2轮,着生在花盘边缘,长花丝比花瓣稍长,短花丝则比花瓣短很多。雌蕊1个,心皮无毛,柱头盘状,花柱比长雄蕊短。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直径8-11毫米,顶端有短尖头,无毛,幼果红褐色,成熟后变为黑紫色;果梗增粗,被短柔毛,皮孔变大,色淡,长圆形;萼片脱落;核平滑。花期为4-5月,果期6-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