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鬣蜥(学名:Physignathus cocincinus),别名水龙、[2]马鬃蛇、变色龙,[3]是鬣[liè]蜥科长鬣蜥属爬行动物。[1]其成体全长约60厘米。[2]雄性体重约600克,雌性体重约250克。[8]鼓膜裸露,鼓膜以下部位鳞片呈圆锥状。[2]自颈部沿背脊中央至尾部中段有一行极发达的鬣鳞,[3]雄性尤其显著。[2]鬣鳞会在受惊时全部竖起,似马头部的鬃毛。[9]全身背部常为暗绿色,[3]腹部为橘黄色,体色可随着周围环境以及光线的强弱而改变。[3] 长鬣蜥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南半岛;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等地,[4][3]香港、台湾地区已经有引入种群。[2][4][12]其分布在海拔高度0~700米的地方,[4]但主要栖息在热带或者亚热带海拔100米左右的湿热河谷河流及水沟边的林木、灌丛或者岩石上,尤喜水塘、水田上方的树。[3] 截至2017年,长鬣蜥的种群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4]2017年,长鬣蜥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易危(VU),[4]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2023年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6]
形态特征
长鬣蜥为中等大小蜥蜴,成体全长约60厘米。[2]雄性体重约600克,雌性体重约250克。[8]头较大,略呈三角形或者四棱锥形,前额较窄,头顶正中凹陷,头背覆细鳞。有顶眼,眼大,鼓膜裸露,约为眼径的三分之一,[13][11]鼓膜以下部位鳞片呈圆锥状。[2]雄性颞[niè]额尤为隆肿;咽喉部有横褶鬣;颈褶有4-5枚锥状鳞。上唇鳞11-12片,下唇鳞10-11片,带棕色,[13][11]下唇鳞以下有一列明显增大的白色鳞片。[3]自颈部沿背脊中央至尾部中段有一行极发达的鬣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