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学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编辑出版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学科门类属于文学,专业类别为新闻传播学类,修业年限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4]
编辑出版学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为新闻传播学,是教育部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文科”专业。编辑出版学是涉及新闻传播学、文学、信息学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培养具备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网络和数字媒体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5]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文字编辑稿件校对出版排版稿件管理等工作。[4]

专业发展

中国出版学的学科建设之路,到目前为止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1950年9月,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通过《关于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的决议》,提出“筹划建立出版专科学校”。1951年8月,在第一届全国出版行政会议上,胡乔木同志作了《改进出版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倡导“要在高等院校创设出版系”。1955年11月,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在《出版事业十五年远景计划(1953-1967)》中,提出要“在适当的高等学校增设编辑系、美术装帧系、图书贸易系”。在顶层设计的有力推动下,出版相关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设立起来。很快,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出版专业开课;同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书籍装帧设计本科专业;1958年,文化部在北京成立文化学院,筹划设立编辑出版系、图书发行系、印刷工艺系,但文化学院于1961年停办后,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出版教育紧密联系的是,出版学术的研究日益发展,出版学学科的概念开始孕育,出版学发展迈出重要步伐。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出版教育的发展,出版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相得益彰。1978年12月,北京印刷学院成立。1982年,胡乔木提出要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试办编辑专业。198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要选择有条件的大学设立图书发行专业”。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的《关于独立设置“出版学”一级学科的提案》中表示,加强出版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出版学科建设,尽快将出版学作为一级学科列入国家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之中。同年11月,全国出版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人员在研讨中一致认为,出版学增列一级学科是学界和业界长期以来的夙愿。[6]截至2023年5月,中国共有59所高校设置此专业。[1]

培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