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豆蔻-快懂百科
肉豆蔻(拉丁学名:Myristica fragrans Houtt.),又名肉果、玉果[1]。是一种肉豆蔻属植物[1],常绿乔木[4]。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东北部的马鲁古群岛,广泛栽培于热带地区[1],多栽培于马来西亚、西印度群岛、巴西等地[2]。在中国台湾、广东、云南等地已引种试种[3]。肉豆蔻喜欢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抗寒性弱,不能积水生长,幼龄树适宜在荫蔽环境中生长,成龄树则需充足光照,以土层深厚、松软、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为宜[5],洪涝和干旱均不利于肉豆蔻生长[6]。 肉豆蔻高15米,为常绿乔木。叶革质,互生,叶片椭圆状披针形,上部呈暗绿色,下部色淡。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异株,花药合生;子房1室。果实为梨形或圆球形,颜色淡黄或橙红,成熟时假种皮为绯红色。内含种子1粒,种皮红褐色,质地坚硬[2]。 肉豆蔻作为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其果肉可加工成优质果脯,种皮可作为调味食用,种子内含有固体油,可供工业用油[5]。作为药材,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功能,可治虚泻冷痢、脘[wǎn]腹冷痛、呕吐等[2];外用可作寄生虫驱除剂,也可治疗风湿痛[3]。因其四季常绿、树干挺拔,发枝多,树冠大,能遮阴,叶型优美而富有光泽,颜色鲜丽,是热带气候地区理想的绿化园林植物[5]。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5米[2]。幼枝细长[3]。叶片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两面无毛[1]。雌雄异株,雄花序长1~3厘米,无毛,着花3~20,稀1~2,小花长4~5毫米;花被裂片3(4),三角状卵形,外面密被灰褐色绒毛;花药9~12枚,线形,长约雄蕊柱的一半;雌花序较雄花序为长;总梗粗壮、着花1~2朵;花长6毫米,直径约4毫米;花被裂片3,外面密被微绒毛;花梗长于雌花;小苞片着生在花被基部,脱落后残存通常为环形的疤痕;子房椭圆形,外面密被锈色绒毛,花柱极短,柱头先端2裂。[1]果实梨形或圆球形,颜色淡黄或橙红,成熟时,假种皮为绯红色[2]。种子为卵圆形,长2~3厘米,直径约2厘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