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skin)是被覆于身体表面,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的器官,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由表皮和真皮构成,有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2]
皮肤厚0.5~4mm,总面积为1.2~2.0m²,约占成年人体重的16%,躯体的皮肤背部厚于腹部,四肢的皮肤伸侧厚于屈侧,眼睑的皮肤最薄。皮肤的颜色取决于表皮细胞内黑素和胡萝卜素含量、真皮血管内血液充盈度及皮肤的厚薄。黑素使皮肤呈黑色或棕色,胡萝卜素使皮肤呈黄色,真皮毛细血管血内含有氧合血红蛋白使皮肤呈红色。纹线是皮肤表面纤细的嵴与沟称纹线。表皮向表面凸出的细嵴称表皮嵴,其下方相应的真皮凸起称真皮乳头,在相邻嵴之间形成沟。指(趾)端腹侧皮肤嵴与沟的排列呈现出特殊而有规律的纹线,称指纹。[2] 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两部分。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组成角质层,脱落后就成为皮屑。生发层细胞不断分裂,能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生发层有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线损伤内部组织。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由浅入深依次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之间无明显界限。真皮厚度约0.07~0.12毫米;手掌和脚掌的真皮层较厚,约1.4毫米;眼睑和鼓膜等处较薄,约0.05毫米。[2]皮肤下面的皮下组织,属于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