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若诚(1929年6月21日—2003年12月27日),男,满族,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翻译家、话剧导演、表演艺术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剧协理事,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剧本室主任,为演员、导演英达之父。[2][1][6]英若诚为美国博都因学院文学语言名誉博士,受聘美国密苏里大学教授,曾获意大利第二十三届最佳电视男演员奖等。[7][6] 1945年,英若诚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20世纪40年代末,英若诚参加业余的“骆驼剧团”,并出演了话剧《保罗·莫莱尔》。1947年,还未大学毕业的英若诚翻译了谢尔盖·爱森斯坦的作品《电影感》,从而开启了他的翻译生涯。1953 年,与于是之、胡宗温联袂出演话剧《龙须沟》,在剧中饰演六十多岁的小茶馆掌柜;同年,参演由欧阳山尊、夏淳联合执导的话剧《春华秋实》,在剧中饰演荣昌厂工会副主席周廷焕;随后,翻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作品《奥赛罗马导演计划》。1957年,主演话剧《骆驼祥子》。1965年,出演剧情电影《白求恩大夫》。“文化大革命”期间,英若诚因被污蔑“勾结”北京市市长彭真而入狱。1979年,把老舍的话剧作品《茶馆》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1982年,出演剧情电影《茶馆》。1983年,将阿瑟·米勒的戏剧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并与他合作将该作品搬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1987年,主演剧情电影《末代皇帝》。1993年,主演剧情电影《小活佛》。1998年,英若诚获得菲律宾“麦格塞塞新闻文化奖”。[2] 2003年12月27日凌晨1时35分,英若诚因患肝病在协和医院辞世,享年74岁。[2]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