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

南朝梁国开国皇帝
1
4
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生于秣陵县(今江苏省南京市)同夏里三桥宅,南朝梁国开国皇帝,曾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并称为“竟陵八友”。[2][3]
萧衍幼年丧母,长大后也颇有才气。永明元年(483年),二十岁的萧衍正式踏上仕途,初任卫将军王俭东阁祭酒齐武帝驾崩后,萧衍辅助萧鸾登基为帝。萧鸾在位期间,萧衍力退北魏,战功颇高,被任命为辅国将军。萧鸾死后,东昏侯即位。因不满其统治,萧衍联合南康王萧宝融诛杀了东昏侯。其间,南康王登基即位。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萧衍逼迫萧宝融禅位,并于四月初八(4月30日)正式在都城的南郊祭告天地,登坛接受百官朝贺,建立梁朝,改元天监,大赦天下,并依礼进行追尊和封赏。即位初期,萧衍推行了诸多政策,使得国家得以发展。但到了后期,萧衍颇为懈怠,疯狂[nìng]佛,加上侯景之乱,致使政权被夺。太清三年(549年)五月,萧衍病逝于净居殿,享年86岁,在位47年,庙号高祖,葬于修陵(今江苏省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2][4][3][8][5]
萧衍执政期间,政治上修订律法,整顿吏治,调和世族和寒门的矛盾,优待宗室;军事上南梁北魏多次战争,互有胜负,后因修筑浮山堰劳民伤财,南梁元气大伤;经济上,重视农业,召集流民,允许百姓砍树猎渔;文化上尊经崇儒、重视道佛、积极办学;外交上与少数民族政权及北魏柔然、天竺等都有所来往。这些施政举措巩固了皇权,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此外,萧衍博通文史,善音律,精书法,著述有《通史》六百卷,《梁武帝集》二十六卷、《梁武帝诗赋集》二十卷等等,其文学才能在南朝堪称一家。[9][5][4][6][10]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