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派

藏传佛教的宗派之一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萨迦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境内,寺院分南北二寺,重曲河横贯其间,南寺位于南岸的平坝上,北寺坐落在北岸的本波山“灰白土”山岩下。“萨迦”是藏语地名,意为灰土,因建寺地点的地理特征呈灰白色而取地名。由于萨迦教派在历史上曾掌握了西藏地方政权,故由教派名又称地方政权名称。该派寺院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金刚手“三[]”菩萨的红、白、蓝三色条。又俗称“花教”。该宗派的创立者是昆·贡却杰布(1034—1102),自称是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即赤松德赞时期的大臣昆·巴沃加及其第三子七觉士之一的昆·鲁益旺布家族。

基本概况

萨迦派(花教),创始于1073年,在形成教派体系、扩大宗教影响、伸展封建势力过程中,出现过历史上著名的“萨迦五祖”,即初祖贡噶宁波(1102-1158)、二祖索南孜摩(1142-1182)、三祖札巴坚赞(1147-1216)、四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2-1251)、五祖八思巴洛追坚赞(1235-1280)。其中,萨迦四祖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1246年被元朝统治者召于凉州,赴凉州会谈,为元朝统一西藏作出了重要贡献。之后,萨班联络西藏各个封建势力归顺蒙古,实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全面施政和有效治理。萨班去世后,萨迦五祖八思巴又成为元朝中央的高级官员,并奉命创制了“八思巴文”。他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国师、帝师,领总制院事,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1267年西藏建立萨迦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权,在元中央王朝的支持下,萨迦派势力大增,其寺院及势力波及到康区安多地区,对元朝皇室亦有重大影响。与此同时,萨迦派内部的矛盾亦逐渐发展,1324萨迦寺分成细脱、仁钦岗、拉康、都却4个拉章,各领属民、土地。1351年,萨迦派在西藏的掌权地位被帕竹噶举派的大司徒绛曲坚赞取代,萨迦势力日渐衰落。萨迦派有血统、法统两支传承。元代以后,萨迦派内又出现俄尔、贡噶、察尔3个支派。此外,萨迦派的重要寺院还有四川德格的贡钦寺,青海玉树的结古寺称多县尕藏寺,西藏林周的那烂陀寺,今锡金境内的结蔡寺等。
明成祖时,封萨迦首领为大乘法王,萨迦派仅保有萨迦附近一小片领地,其首领称萨迦法王明朝中期,其他3个拉章传承断绝,都却拉章则再分为彭措颇章和卓玛颇章两房,延续至今。现今的萨迦法王在国外居住。萨迦派在显教方面注重经论的翻译及辩经。显宗方面有两个传承,一个倡导唯识见,传授法相学;一个主张诸法性空,传教中观应成学说。萨迦派僧人戴红色、莲花状僧冠,穿着红色袈裟。在佛教哲学上,萨迦派特别推重“道果”教授,在教义中最重要的是“道果法”。
萨迦派的贡嘎坚赞、八思巴等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对西藏的稳定和祖国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萨迦寺在我国历史及藏传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寺内的藏经库所藏一万余种佛经、佛典,是八思巴时期集中了卫、藏、康三地区的缮写家用金汁、银汁、朱砂、宝石和墨汁精心抄写的,堪称佛教中之珍宝。萨迦寺另有一部“方经”,长、宽各一公尺,上下均用夹板保护着,全部用金汁写成。更被视为宝中之宝。整个萨迦寺共藏佛教经藏四万多卷,其中包括一定数量“贝叶经”,学术界称萨迦寺为“第二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