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兹堡演说

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演说之一
盖兹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又称葛底斯堡演说,是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于1863年11月19日,在美国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的落成典礼上发表的著名演说。[1][2]
美国内战期间,南北双方于1863年7月1日至3日进行了南北战争以来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葛底斯堡战役(Battle of Gettysburg)。联邦军队最终赢得了胜利,并由此扭转了战争局势。[3][4]战后为纪念在此次战役中牺牲的联邦军队将士,宾夕法尼亚政府出资修建了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5]美国总统林肯受邀参加了公墓的落成典礼,并于当天发表了盖兹堡演说。[5][6]林肯以不到三百字的字数,两三分钟的时间,重申了《独立宣言》所奉行的“人生而平等”的原则,并重新定义这场内战,认为其不止是为联邦存续而奋斗,也是为了美国“自由的新生”。[1][7][8]
盖兹堡演说不仅鼓舞了北方军队的士气,还加速了美国奴隶制的灭亡,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演说中提到的“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也促进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产思想的形成,进而对中国革命产生重要影响。[1][2][9][10]目前仅存的5份盖兹堡演说讲稿分别保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州历史图书馆和白宫的林肯室。[11][12]

历史背景

葛底斯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