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攻四川之战

1256年宋朝与蒙古发生的战役
蒙古攻四川之战发生在蒙哥汗六年(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是蒙哥攻宋之战的一部分。在这场战役中,蒙古总督军事兀良合台与都元帅帖哥火鲁赤、带答儿率领军队南北对进,意图夹攻宋四川,最终在合州(今重庆合川)会师[1]

历史背景

蒙哥汗六年春季,兀良合台征服了云南各部(参见忽必烈灭大理之战),随后与大理国王段兴智一同向蒙哥汗献上了地图。同年六月,蒙哥认为已经完成了对宋朝的侧翼包围,因此以宋朝囚禁蒙古使者为借口,决定发动攻击。他下令兀良合台打通从云南通往四川的道路,并命令帖哥火鲁赤、带答儿率军南下,与兀良合台会师[2]

战役经过

蒙古军队分为南北两路。北路方面,帖哥火鲁赤与汪德臣利用原隆庆府(今四川广元)投降的将领南永忠、高贵作为向导,带领部队从利州(今广元)出发,穿过苦竹隘,经过阆州(今阆中),抵达顺庆府(今南充),沿着嘉陵江南下。带答儿则从兴元(今陕西汉中)通过米仓山进入四川,越过巴州(今巴中),沿着渠江南下。到了十月,他们到达了渠州(今渠县),并在十一月接近重庆地区。而南路方面,兀良合台云南开始北伐,在九月攻占了乌蒙(今云南昭通)等重要据点。由于泸江(今金沙江)水流湍急,难以行舟,兀良合台选择陆路前进,攻打石门关(今四川高县西北)。十月时,他成功突破了秃剌蛮三寨和石门关,继续向叙州(今宜宾东北)推进,计划北上嘉定(今乐山)。然而,在马湖江(今四川境内金沙江别名)遭遇了宋朝都统制张实、知叙州史俊率领的大军拦截,兀良合台被迫撤退。尽管如此,蒙古军队仍然取得了胜利,夺取了200艘船只后,转向东方前进。他们沿着长江南岸,采取水陆并进的方式,逼近重庆,然后沿着嘉陵江北上,于十二月到达合州附近,与帖哥火鲁赤、汪德臣以及带答儿的部队会师。次年一月,蒙古三路大军陆续返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