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bó]儿只斤·蒙哥(蒙古语:ᠮᠥᠩᠬᠡ ᠬᠠᠭᠠᠨ、意为“长生”;又称莽赉[lài]扣,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大蒙古国第四位大汗(1251年7月1日—1259年8月11日在位),也是大蒙古国分裂前最后一个受到普遍承认以及能够直接管治整个帝国的大汗。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元睿宗拖雷长子,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亲是唆鲁禾帖尼。[3] 蒙哥幼年时被太宗窝阔台收为养子,[6]成年后骁勇善战,屡立战功。[3][7]元定宗三年(1248年),蒙古大汗贵由去世。宗长拔都提议推举蒙哥为大汗。元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正式登上汗位。[3][8]随后,蒙哥对反对者进行了一番大清洗,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为了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蒙哥调整了中央机构,任用宗亲贵族担任要职,并设置行省、革除弊政、括户分封。[3][7][8]同时,他派兵四处征伐,平定大理、远征西域、攻取高丽多个城市,并亲征南宋。[3][7][9]为其弟忽必烈最终建立元朝奠定坚实基础。[4]元宪 宗九年(1259年),蒙哥率军围攻合州钓鱼城,遭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数月未能攻下。[3][7][9]最终蒙哥在钓鱼山去世。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追尊蒙哥为桓肃皇帝,庙号宪宗。[3][5] 明初史学家宋濂认为,蒙哥刚强英明,沉着有决断。他言辞不多,不喜欢宴饮作乐,也不好奢侈浪费,治下甚严。[3]近代学者柯劭忞[kē shào mín][a]认为,蒙哥聪明果敢,性格坚毅,对内整顿朝事,对外开疆拓土,是不世而出的英明君主。[10] 人物经历
蒙哥即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