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科

半翅目蝉科(Cicadidae)昆虫的统称
蝉科(学名:Cicadidae),俗称知了[2]半翅目蝉科昆虫的统称。[5]蝉科包括5亚科503属3407种。[b]该科都是纯粹的植食性昆虫[5]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组织内的汁液为生。[6]蝉在中国古代被赋予复活和永生的象征意义,古代文学中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2]
蝉科昆虫的典型外部特征是有突出的眼睛,短触角和膜状翅膀,以及雄性能发出异常响的声音。[6]成虫体长通常在20~50mm之间,[5]但世界最大的帝王蝉(Megapomponia imperatoria)体长约70mm,翼展可达约180mm。[9]该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温带区种类最为丰富;[7]它们通常生活在世界各地温带到热带的森林中。[6]若虫期占据了蝉科昆虫整个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最长可达17年。[6]
蝉科中不少物种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昆虫。[10]蝉脱下的壳可入药,中医称“蝉蜕”。[11]蝉科昆虫被虫草属Cordyceps)真菌寄生,长出冬虫夏草,是中国特产名贵的药用资源。[12]尤其蚱蝉物种(Cryptotympana atrata)因极具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中国已有许多地区对其进行人工养殖。[10]蝉科下共有3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NT)。[a]

起源与演化

已经挖掘出的蝉科化石大多是翅膀的碎片,通常仅包括前翅部分,也有一些包括身体的部分,还有两个完整的第一龄若虫。这些化石的年代跨越了从晚白垩纪(约9900万年前)到晚更新世(约38万~33万年前)的广泛时期,但大多数化石发现在中新世时期(约3300万~2300万年前)。发现于英格兰三叠纪瑞希地层(约2090万~2010万年前)中的Liassocicada ignota是最早的已经可确定归属的蝉科物种化石,属于副蝉亚科(Tettigadinae)。[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