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亮

唐代文学家
褚亮(555年-647年),字希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唐初十八学士之一[1][2]曾祖湮,梁御史中丞;祖蒙,太子中舍人;父[jiè],陈秘书监,并著名前史。其先自阳翟徙居焉[3]。代表作品有《祈谷乐章舒和》《明堂乐章舒和》《在陇头哭潘学士》[2]
褚亮自幼聪敏好学,善做文章,博览善记,过目不忘。18岁时,就受到陈仆射徐陵、陈后主等人的赏识。[zhēn]明初,官拜尚书殿中侍郎。隋灭陈后,褚亮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年间,任太常博士,后遭人诬陷被贬为西海郡司户。大业十三年(617年),褚亮任黄门侍郎。次年秦王李世民消灭薛氏,任他为[kǎi]曹参军。后入秦王府文学馆,任文学馆学士。贞观元年(627年),与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馆学士,被封为封阳翟县男,多次升迁至通直散骑常侍贞观十六年,进封阳翟县侯。后辞官归家[1]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谥号曰康,赠太常卿,陪葬昭陵[4]
褚亮在唐初常任军中参谋、秘书,是唐太宗李世民创业时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重要参谋[5]。他还与虞世南齐名,同为太宗朝重要的宫廷诗人。有文集二十卷传世,今佚失[6]

人物生平

褚亮是唐代著名大臣,文学家,少年时机警敏捷,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善文工诗,喜交游名士。在陈、隋时已有显名,十八岁仕后陈,陈至德元年(583年),访尚书左仆射徐陵,受到赏识。陈后主闻而召见,命即席赋诗,在座诸人皆频首称许,任为尚书殿中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