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山书院

明朝时建于贵州贵阳的书院
贵山书院,位于贵州贵阳。原名阳明书院。二十三年守仁弟子徐樾继任,撰有《阳明书院记》。

基本介绍

贵山书院,位于贵州贵阳。原名阳明书院。明嘉靖十四年(1535)为纪念王守仁(阳明)讲学贵阳,守仁私淑弟子、贵州巡抚王杏应守仁黔籍门人汤[hàn]、叶梧、陈文学等数十人之请,会同左布政使周忠、按察使韩志英等始建于城东白云庵旧址。门庑堂室5座凡13,中3楹祀阳明,以“追崇先生”、“取先生遗教”、“服而习之,循而求之”。“祭田仪式亦备”。王撰《新建阳明书院记》。旋守仁弟子蒋信提学黔中,又增置祀田。二十三年守仁弟子徐[yuè]继任,撰有《阳明书院记》。后守仁弟子胡尧时按黔,“又新阳明书院,刊守仁所著书于贵州,令学徒知所景仰,士风为之大变”。二十五年巡抚王学益改建于宣慰司学右。隆庆五年(1571)巡抚阮文中、按察使冯成能等任职于黔,见祠宇毁[],遂迁建于抚署左。前为享堂,祀守仁,后为讲堂,俱6楹,左右房各4楹,外为昭代真儒坊,另大门、二门等均备。二人皆有记。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十二年(1673)巡抚曹申吉捐资重建,置书数千卷贮院中。二十一年巡抚杨雍建增修,易原山斗堂为后觉堂,置前后两庑12楹,杨自为记。二十八年巡抚田雯重修,建合一亭、传习轩5楹,集举人、诸生讲其中。田亦撰记。三十一年巡抚卫既齐又增修斋舍,捐资备馆谷以增膏火。四十五巡抚陈诜亲临书院课士。雍正十一年(1733)巡抚元展成奉旨发帑银1000两增建学舍50间,延师课士,又增置学田以资膏火。购经、史、子、集千余卷,令诸生诵习,并改名“贵山”,亲题匾额。乾隆四十五年(1780)巡抚舒常、粮储道德隆等均扩建。是时乡人著名学者陈法主讲近20年,捐2年束修米为公费。后闽人张甄陶、黔人艾茂均主讲其中,与陈合称“贵山三先生”。嘉庆二十五年(1820)粮储道倭臣布捐资大行扩建,规制空前。计有头门3间,左书办房5间,右监院所3间,内门西“神宫”3间,内房5间,客房2间,厢房1间;二门3间,内讲堂3间,堂左5斋,额“居敬”、“尊闻”、“赏奇”、“晰疑”各10间,额“聚学”5间;堂右5斋,“立诚”、“知行”各10间,“问辨”5间,“集思”、“广益”各6间。另堂后山长内房、厨房、役房等均完备。斋内仍有尹公祠3间,祀汉儒乡贤尹珍(道真);阳明祠3间,祀王守仁(阳明)。咸、同间均有修[]光绪初道抚岑毓英增建奎阁。经费每年固定拨银1100余两。光绪末诏改学堂,二十八年(1902)改设贵州大学堂宣统元年(1969)改设矿业学堂。民国初,矿业学堂废,一部改为电报局,一部为屯兵之所,奎阁尚存。后废。
天地之性人为贵;
风雨不动安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