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

中国当代作家
贾平凹(wā)(1952年2月21日—),原名贾李平,小名“平娃”,后改平凹(取“洼”解,是指“坦途”之意)。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4]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曾为第九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5]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6][3][7]
贾平凹自幼体弱多病,缺少玩伴,习惯离群独居。受家庭影响,他学会秦腔和写对联、铭锦等。1964年,他考取丹凤县商洛镇中学。之后“文革”爆发,辍学回乡,成为农民。1972年,因在水利工地表现突出,他被推荐上西北大学中文系,在校刊上经常发表一些小诗。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年11月,女儿贾浅浅出生。1987年,他创作的《浮躁》引起文艺界极大注意。1992年创刊《美文》,同年与妻子离婚。[8]1993年,贾平凹出版《废都》,因小说有大量的两性描写而引发争议,毁誉参半,长期被禁,他因此被称为“流氓作家”。[9][10]进入21世纪,贾平凹笔耕不辍,创作了《秦腔》《古炉》《老生》《山本》等小说,2018年他当选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2019年,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11][4][3][2]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贾平凹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出版长篇小说近20部,中篇小说30余部,散文集30余部,此外还有言论集、文论集、诗集和书画集,其作品获各类重要奖项五十余次,其中,《浮躁》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那文学奖,《秦腔》获2006年香港首届“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和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获2011年施耐庵文学奖[4][3][2]他的众多作品被翻译成日语法语韩语等数十种语言,在海外广泛传播[12][2],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戏剧、绘本等多种艺术形式。贾平凹本人则曾获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法兰西文学艺术金棕榈骑士勋章等荣誉。[13][3][14][15]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一位具有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光明网评: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鬼才”;也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16]华语文学盛典称:“贾平凹是当代中国持续写作的重要象征。他不同凡响的创造力,自成一家的语言风范,富有争议的探索精神,成了当代文学稳步前行的缩影。”[17]

人物经历